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路由器 交换机mac地址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路由器 交换机mac地址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交换机MAC地址表的获取方法是什么?
傻瓜交换机外壳上,有一个贴条,上面都会有序列号和mac地址的,如果你是想从他上层的可网管交换机查看他的mac地址的话,也是可以的 dis mac-address,华为和华三用这个命令,这个命令出来后会有很多mac地址,你找到对应的端口,那个就是下面傻瓜交换机的mac地址
主机需要与网络中的另一主机或网络设备通信时,需要先发ARP广播请求,目标为广播,源为自己的MAC。
路由器所用到的MAC地址为什么和本机的物理地址不一样?
长话短说,理由有三点。
一. 整体与局部
信息传递时候,需要知道的其实是两个地址:
终点地址(Final destination address)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下一跳的地址(Next hop address)
IP地址本质上是终点地址,它在跳过路由器(hop)的时候不会改变,而MAC地址则是下一跳的地址,每跳过一次路由器都会改变。这就是为什么还要用MAC地址的原因之一,它起到了记录下一跳的信息的作用。
注:一般来说IP地址经过路由器是不变的,不过NAT(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例外,这也是有些人反对NAT而支持IPV6的原因之一。
二. 分层实现
如果在IP包头(header)中增加了”下一跳IP地址“这个字段,在逻辑上来说,如果IP地址够用,交换机也支持根据IP地址转发(现在的二层交换机不支持这样做),其实MAC地址并不是必要的。
但用MAC地址和IP地址两个地址,用于分别表示物理地址和逻辑地址是有好处的。这样分层可以使网络层与链路层的协议更灵活地替换,网络层不一定非要用『IP』协议,链路层也不一定非用『以太网』协议。
这就像OSI七层模型,TCP/IP五层模型其实也不是必要的,用双层模型甚至单层模型实现网络也不是不可以的,只是那样做很***罢了。
三. 早期的『以太网』实现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交换机怎么发现路由器下的计算机?
交换机可以通过学习MAC地址表来发现路由器下的计算机。当计算机发送数据包时,交换机会读取数据包中的源MAC地址,并将其与已知的MAC地址表进行比对。
如果找不到与之匹配的MAC地址,交换机就会将该数据包广播到所有的端口上。
当计算机收到该广播数据包后,它会响应交换机并将自己的MAC地址发送给交换机。
交换机接收到计算机的MAC地址后,就会将该地址添加到MAC地址表中,从而对该计算机进行记录和标识。这样,交换机就能通过MAC地址表来发现和管理路由器下的计算机。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路由器 交换机mac地址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路由器 交换机mac地址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