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交换机路由器报文解析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交换机路由器报文解析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报文交换原理?
基本原理是存储-转发。一个报文数据信息首先被送到发端用户接入的源节点交换机该交换机把信息存储后,根据报文的目的站地址确定路由经自动处理再将信息送到待发的线路上去排队。
路由器状态里面的接收发送数据包,应该怎么理解他?
路由器运行状态中接收数据包、字节数为0,说明此时路由器处于脱网状态。 因为路由器如果连接到互联网,即使不用电脑上网,也会在路由器和上层交换机之间有数据报文交换,从而使路由器保证在网。其中包括一些握手包等信息。此时必须判断故障点是在运营商网络还是在路由器本身。
1、单机接光猫,通过拨号连接进行拨号上网,如果正常上网,说明路由器出现故障。
2、单机接光猫不能上网,说明运营商网络故障,只能打电话报故障。
以太网交换机和路由器的区别?
您好,以太网交换机和路由器是网络中常见的两种设备,其主要区别如下:
1. 功能不同:以太网交换机主要负责实现局域网内设备的互联互通,通过MAC地址进行数据转发;而路由器主要负责实现不同局域网之间的互联互通,通过IP地址进行数据转发。
2. 转发方式不同:以太网交换机通过MAC地址进行转发,即直接将数据包从源端口转发到目的端口;而路由器通过IP地址进行转发,即需要根据路由表找到合适的下一跳路由器进行转发。
3. 范围不同:以太网交换机适用于局域网内部的设备互联,范围相对较小;而路由器适用于不同局域网之间的设备互联,范围相对较大。
4. 速度不同:以太网交换机的转发速度较快,一般能够达到千兆甚至万兆级别;而路由器的转发速度相对较慢,一般在百兆或千兆级别。
5. 安全性不同:路由器支持网络地址转换(NAT)等安全功能,可以有效隔离内网与外网,提高网络安全性;而以太网交换机没有这些功能,容易受到外部攻击。
综上所述,以太网交换机和路由器在功能、转发方式、范围、速度和安全性等方面有较大的区别。在网络设计和部署中,需要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设备。
一、回路和工作层次不同
根据交换机地址学习和站表建立算法,以太网交换机之间不允许存在回路。如存在回路,必须启动生成树算法,阻塞产生回路的端口。而路由器的路由协议没有这个问题,路由器之间可以有多条通路来平衡负载,提高可靠性。
最初的的以太网交换机是工作在OSI/RM开放体系结构的数据链路层,也就是第二层,而路由器一开始就设计工作在OSI模型的网络层。由于交换机工作在OSI的第二层(数据链路层),所以它的工作原理比较简单,而路由器工作在OSI的第三层(网络层),可以得到更多的协议信息,路由器可以做出更加智能的转发决策。
以太网交换机之间只能有一条通路,使得信息集中在一条通信链路上,不能进行动态分配,以平衡负载。而路由器的路由协议算法可以避免这一点,OSPF路由协议算法不但能产生多条路由,而且能为不同的网络[_a***_]选择各自不同的最佳路由,可见路由器的负载明显大于以太网交换机。
以太网交换机只能识别MAC地址。MAC地址是物理地址,而且***用平坦的地址结构,因此不能根据MAC地址来划分子网。而路由器识别IP地址,IP地址由网络管理员分配,是逻辑地址且IP地址具有层次结构,被划分成网络号和主机号,可以非常方便地用于划分子网,路由器的主要功能就是用于连接不同的网络。
以太网交换机只能缩小冲突域,而不能缩小广播域。整个交换式网络就是一个大的广播域,广播报文散到整个交换式网络。而路由器可以隔离广播域,广播报文不能通过路由器继续进行广播。可见以太网交换机在广播控制方面比路由器范围要大得多,路由器的广播控制范围还是比较小。以太网交换机作为桥接设备也能完成不同链路层和物理层之间的转换,但这种转换过程较复杂,不适合ASIC实现,势必降低交换机的转发速度。因此目前交换机主要完成相同或相似物理介质和链路协议的网络互连,而不会用来在物理介质和链路层协议相差甚元的网络之间进行互连。而路由器则不同,它主要用于不同网络之间互连,因此能连接不同物理介质、链路层协议和网络层协议的网络。路由器在功能上虽占据了优势,但价格昂贵,报文转发速度低。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交换机路由器报文解析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交换机路由器报文解析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