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以及支付机构互联网支付业务管理办法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的风险管理与客户权益...
1、支付机构应当根据客户意愿办理网络支付服务或者支付账户功能的暂停、禁用或者注销。
2、第一条 为规范非银行支付机构(以下简称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防范支付风险,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等规定,制定本办法。
3、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和《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中国人民银行令),为规范非银行支付机构(以下简称支付机构)的网上支付业务,防范支付风险,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2010〕制定本办法。
4、第四十八条 中国人民银行及其分支机构依法对支付机构的网络支付业务活动进行监督和管理。
《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详细解读(2)
第一条,为规范非银行支付机构(以下简称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防范支付风险,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中国人民银行令〔2010〕制定本办法。
因此,这次央行出台《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下称《办法》),是对《指导意见》的呼应和贯彻落实。
年12月28日下午17点,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15〕第43号正式颁布了《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下称《办法》,困扰互联网金融行业多年的支付业务相关问题算是尘埃落地、真相大白,悬在空中的靴子,终于落了下来。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自7月1日起实施。
支付机构为境内交易提供服务的,应当通过境内业务处理系统为其办理网络支付业务,并在境内完成资金结算。第二十五条 支付机构应当综合客户身份核实方式、交易行为特征、资信状况等因素,建立客户风险评级管理制度,并动态调整客户风险评级。
问:《办法》的出台背景和意义是什么?随着网络信息、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支付服务的不断分工细化,越来越多的非金融机构借助互联网、手机等信息技术广泛参与支付业务。
移动支付如何分类
1、根据支付金额,移动支付可分为小额支付和大额支付。小额支付业务是指运营商与银行合作建立预存费用账户,用户通过移动通信平台发出账户转账指令支付费用。
2、按用户支付的额度,可以分为微支付和宏支付。①微支付:根据移动支付论坛的定义,微支付是指交易额少于10美元,通常是指购买移动内容业务,例如游戏、视频下载等。
3、移动支付的分类方式主要包括以下三种:根据支付金额的大小,可以将移动支付分为小额支付和大额支付。小额支付业务指运营商与银行合作,建立预存费用的账户,用户通过移动通信的平台发出划账指令代缴费用。
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
1、【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 第三条 非金融机构提供支付服务,应当依据本办法规定取得《支付业务许可证》,成为支付机构。支付机构依法接受中国人民银行的监督管理。
2、本办法所称银行卡收单,是指通过销售点(POS)终端等为***特约商户代收货币资金的行为。第三条 非金融机构提供支付服务,应当依据本办法规定取得《支付业务许可证》,成为支付机构。支付机构依法接受中国人民银行的监督管理。
3、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和《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中国人民银行令),为规范非银行支付机构(以下简称支付机构)的网上支付业务,防范支付风险,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2010〕制定本办法。
4、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便利跨境电子商务结算,促进支付机构外汇业务健康发展,防范跨境资金流动风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5、第一条 为防范洗钱和恐怖融资活动,规范支付机构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中国人民银行令〔2010〕第2号发布)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定本办法。
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支付机构互联网支付业务管理办法、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