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路由器和交换机对帧的处理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路由器和交换机对帧的处理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交换机处理帧的三种模式?
1直通式:
直通方式的以太网交换机可以理解为在各端口间是纵横交叉的线路矩阵电话交换机。它在输入端口检测到一个数据包时,检查该包的包头,获取包的目的地址,启动内部的动态查找表转换成相应的输出端口,在输入与输出交叉处接通,把数据包直通到相应的端口,实现交换功能。由于不需要存储,延迟非常小、交换非常快,这是它的优点。它的缺点是,因为数据包内容并没有被以太网交换机保存下来,所以无法检查所传送的数据包是否有误,不能提供错误检测能力。由于没有缓存,不能将具有不同速率的输入/输出端口直接接通,而且容易丢包。
2)存储转发:
存储转发方式是计算机网络领域应用最为广泛的方式。它把输入端口的数据包先存储起来,然后进行CRC(循环冗余码校验)检查,在对错误包处理后才取出数据包的目的地址,通过查找表转换成输出端口送出包。正因如此,存储转发方式在数据处理时延时大,这是它的不足,但是它可以对进入交换机的数据包进行错误检测,有效地改善网络性能。尤其重要的是它可以支持不同速度的端口间的转换,保持高速端口与低速端口间的协同工作。
3) 碎片隔离:
交换机转换数据帧时遵循哪些原则?
交换机转换数据帧时遵循以下原则:
1. 端口原则:交换机根据所连接的端口进行数据处理,即将接收到的数据帧传输到指定的端口。
2. 存储转发原则:交换机将接收到的数据帧存储在缓冲区中,然后检查该数据帧的目的地址,将其转发到相应的端口。
3. 包包头原则:交换机仅处理数据帧的包头,而不处理数据部分。包头包含了数据帧的目的地址和其他控制信息。
4. 静态端口映射原则:交换机可以通过静态端口映射将一个端口映射到一个特定的目的地址,以便更准确地转发数据帧。
5. 动态地址映射原则:交换机可以建立动态地址映射,将一个数据帧中的源地址和目的地址进行映射,以便在不同的网络之间转发数据帧。
总之,交换机在转换数据帧时,主要遵循端口原则、存储转发原则、包包头原则以及静态端口映射原则和动态地址映射原则。这些原则保证了交换机的正确性和可靠性,从而使得网络更加灵活和高效。
交换机端口转发数据帧的处理规则
当交换机把数据帧转发出端口时:
Access端口
trunk端口
(1)比较端口的PVID和将要发送二层帧的VLAN标签
(2)如果两者相等则转到第3步,否则转到第4步
(3)剥离VLAN标签,再发送
交换机负责什么帧?
基于帧的交换方式有静态交换和动态交换两种方式。
交换技术是随着电话通信的发展和使用而出现的通信技术。1876年,贝尔发明了电话。人类的声音第一次转换为电信号,并通过电话线实现了远距离传输。电话刚开始使用时,只能实现固定的两个人之间的通话,随着用户的增加,人们开始研究如何构建连接多个用户的电话网络,以实现任意两个用户之间的通信。
网络技术发展迅猛,以太网占据了统治地位。为了适应网络应用深化带来的挑战,网络的规模和速度都在急剧发展,局域网的速度已从最初的10Mbit/s提高到100Mbit/s,千兆以太网技术也已得到了普遍应用。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路由器和交换机对帧的处理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路由器和交换机对帧的处理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