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交换机和路由器的案例分析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交换机和路由器的案例分析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以太网交换机和路由器的区别分析?
一、以太网交换机和路由器的区别
在osi七层模型上来分析,交换机在第二层工作,路由器在第三层上工作。但是随着技术的发展,一些交换机集成了一些第三层的路由功能,被称为第三层交换机,下面分析一下标准的交换机和路由器的不同点:
1、用最简单的话说,交换机查找某一台电脑的方式是通过查找mac地址,就是通过你网卡上固有的一个唯一识别编号来进行查找的。
2、路由器查找一台电脑则是通过ip地址,就是先对你的电脑进行编号,发送给你一个ip,然后通过这个ip来识别你。
也就是说,处在第2层的交换机工作时不设计到协议与网络地址(ip)分配。
其实交换一词最早出现于电话系统,特指实现两个不同电话机之间话音信号的交换,完成该工作的设备就是电话交换机。所以从本意上来讲,交换只是一种技术概念,即完成信号由设备入口到出口的转发。因此,只要是和符合该定义的所有设备都可被称为交换设备。由此可见,“交换”是一个涵义广泛的词语,当它被用来描述数据网络第二层的设备时,实际指的是一个桥接设备;而当它被用来描述数据网络第三层的设备时,又指的是一个路由设备。 我们经常说到的以太网交换机实际是一个基于网桥技术的多端口第二层网络设备,它为数据帧从一个端口到另一个任意端口的转发提供了低时延、低开销的通路。

而路由器是OSI协议模型的网络层中的分组交换设备(或网络层中继设备),路由器的基本功能是把数据(IP报文)传送到正确的网络,包括:
1.IP数据报的转发,包括数据报的寻径和传送;
以太网交换机和路由器是网络设备的两种类型,它们在功能上有所不同。
以太网交换机是一种在网络层(OSI模型的第二层)进行数据交换的设备。它通过读取数据包的目的地址来决定如何转发数据包。交换机将数据包从一个端口转发到另一个端口,以实现网络内部设备之间的通信。
路由器是一种在网络层(OSI模型的第三层)进行数据路由的设备。它通过读取数据包的目的地址和路由表来决定如何转发数据包。路由器通常用于连接不同的网络,并在不同网络之间转发数据包。
总体而言,以太网交换机专注于在单个网络内部进行数据交换,而路由器则专注于在不同网络之间进行数据转发。
区别一:负载和子网划分不同。以太网交换机之间只能有一条通路,使得信息集中在一条通信链路上,不能进行动态分配,以平衡负载。而路由器的路由协议算法可以避免这一点,OSPF路由协议算法不但能产生多条路由,而且能为不同的网络应用选择各自不同的最佳路由,可见路由器的负载明显大于以太网交换机。以太网交换机只能识别MAC地址。MAC地址是物理地址,而且***用平坦的地址结构,因此不能根据MAC地址来划分子网。而路由器识别IP地址,IP地址由网络管理员分配,是逻辑地址且IP地址具有层次结构,被划分成网络号和主机号,可以非常方便地用于划分子网,路由器的主要功能就是用于连接不同的网络。
区别二:介质和广播控制不同。以太网交换机只能缩小冲突域,而不能缩小广播域,整个交换式网络就是一个大的广播域,广播报文散到整个交换式网络。而路由器可以隔离广播域,广播报文不能通过路由器继续进行广播。可见以太网交换机在广播控制方面比路由器范围要大得多,路由器的广播控制范围还是比较小。以太网交换机作为桥接设备也能完成不同链路层和物理层之间的转换,但这种转换过程较复杂,不适合ASIC实现,势必降低交换机的转发速度。
分享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交换机和路由器的案例分析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交换机和路由器的案例分析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