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路由器 交换机 原理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路由器 交换机 原理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路由器和以太网交换机有什么不同?
路由器和以太网交换机是网络中两种不同的设备,它们的主要区别如下:
1. 工作方式不同:路由器是一种网络设备,它能够将不同网络之间的数据转发,实现不同网络之间的通信。路由器通过网络地址转换(NAT)技术,将内部网络和外部网络隔离开来,可以对网络流量进行过滤和控制。而以太网交换机是一种局域网设备,主要用于局域网内部的数据交换。它通过MAC地址表的方式,将收到的数据包转发到目标设备上。
2. 转发方式不同:路由器的转发是基于IP地址的,它会根据目标IP地址将数据包转发到相应的网络中。而以太网交换机的转发是基于MAC地址的,它会根据目标MAC地址将数据包转发到相应的设备上。
3. 适用范围不同:路由器通常用于连接不同的网络,如广域网(WAN)和局域网(LAN)之间的连接。而以太网交换机主要用于局域网内部的数据交换,通常用于连接计算机、打印机、服务器等设备。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路由器和以太网交换机有一些不同之处,但在实际应用中,它们经常会同时使用,以满足不同的网络需求。例如,一些大型网络中可能同时部署了多个路由器和以太网交换机,以实现更高效、更安全的数据传输。
1、功能不同:
路由器可以把一个IP分配给很多个主机使用,这些主机对外只表现出一个IP;交换机可以把很多主机连起来,这些主机对外各有各的IP。
2、工作层次不同:
交换机工作在OSI开放式系统互联模型的数据链路层,就是第二层;而路由器则工作在OSI模型的网络层,也就是第三层。所以交换机的原理比路由器较为简单。
3、转发依据不同:
交换机转发所依据的对象是MAC地址(物理地址),主要是用于组建局域网;路由转发所依据的对象是IP地址(网络地址),负责让主机连接因特网。
交换和路由工作原理及其使用?
路由器的工作原理:
1、路由器工作在OSI七层协议中的第三层,也就是网络层。其主要任务是接收来源于一个网络接口的数据包,根据这个数据包中所含的目地址,决定转发到的下一个目的地址。路由器中时刻维持着一张路由表,所有的数据包的发送和转发都通过查找路由表来实现的。这个路由表可以静态配置,也可以通过动态路由协议产生。
路由器
2、路由器物理层从路由器的一个端口收到一个报文,上送到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去掉链路层封装,根据报文的协议域上送到网络层。网络层首先看报文是否是送给本机的,若是,去掉网络层封装,送给上层。若不是,则根据报文的目的地址查找路由表,若找到路由,将报文送给相应端口的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封装后,发送报文。若找不到路由,报文丢弃。
交换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1、学习。根据收到数据帧中的源MAC地址建立该地址同交换机端口的映射,写入MAC地址表中。
2、直接转发。如果交换机根据数据帧中的目的MAC地址在建立好的MAC地址表中查询到了,就对对应端口进行转发。
3、泛洪(flood)。如果数据帧中的目的MAC地址不在MAC地址表中,则向所有端口转发,也就是泛洪。
交换机
交换机硬件电路原理?
1.
交换机根据收到数据帧中的源MAC地址建立该地址同交换机端口的映射,并将其写入MAC地址表中。
2.
交换机将数据帧中的目的MAC地址同已建立的MAC地址表进行比较,以决定由哪个端口进行转发。
3.
如数据帧中的目的MAC地址不在MAC地址表中,则向所有端口转发。这一过程称为泛洪(flood)。
4.
广播帧和组播帧向所有的端口转发。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路由器 交换机 原理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路由器 交换机 原理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